书架 | 搜作品

走进不科学-同人、无限流、魔王附体-徐云和威廉和牛顿-实时更新-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

时间:2017-10-10 09:58 /魔王附体 / 编辑:沈瑶
独家完整版小说《走进不科学》是新手钓鱼人倾心创作的一本无限流、科幻小说、宅男的小说,主角威廉,徐云,牛顿,内容主要讲述:两捧硕。 依旧是老苏书坊所在的...

走进不科学

核心角色:徐云,威廉,牛顿

作品篇幅:中篇

需用时间:约9天零2小时读完

《走进不科学》在线阅读

《走进不科学》第248部分

捧硕

依旧是老苏书所在的院落。

此时此刻。

院落中的装饰品已然尽数被挪走腾空。

整片院子里,只剩下了一片空地、一张石桌以及少数几棵树木。

徐云则带着老苏、老贾、小李等七八人一起,站在了院正中心。

而他们的边,则摆放着大量或外或封装的物品,以及......一头驴。。

待人都到齐

老苏眼中闪过一丝期待,晴晴拍了拍装有货物的箱子,对徐云说:“小王,你要的东西都在这儿了。”

徐云闻言打开一箱子,从中拿起了一块制的玻璃。

只见他将玻璃放在眼检查了一番,意的点点头,:“没问题,原料的质量都很好。”

作为一位世DIY圈的资,徐云两辈子手搓过的镜片已经超过了三百枚不止。

通过手判断玻璃质量,已然属于一种被刻入灵的本能了。

老苏又小心翼翼的从谢老都管手中取过一个箱子,谨慎的递给徐云,嘱咐:“小王,此物有些危险,你且拿好。”

徐云小心将箱子接过,稳稳的将它放到了石桌上。

一旁的小王见状,不由好奇的问

“王林,盒子里头是什么?”

徐云看了她一眼,也没卖关子,直接了当的说:“银。”

小李眨了眨眼,下意识的退一步:

银,这可是毒物呀,你拿它想要做什么?”徐云见状晴晴笑了笑,这个在宋朝颇威名的毒物,对于这次的制镜环节而言,却是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呢。

只见他抬起头,看了眼天空,缓缓呼出气:“当然是为了做.....抛物面了。”

提及过。

世的DIY领域中,牛顿反式望远镜基本上属于最常见的一个类型。

因为比起折式望远镜,牛反的光学系统简单,更容易上手。

同时牛反没有差存在,上要高于折镜。

而所谓的,指的是牛反真正参与成像的只有一个反凹面。

不过再捷的东西,在和光学搭上边,往往也会得复杂起来。

例如在世。

这个单独凹面的选择, 一直都颇话题

准确来说。

应该是面和抛物面该选哪个的争议。

世通过费马原理可以证明, 抛物面对于平行光入的情况能完美地足等光程条件, 因而可以对平行光完美成像。

但另一方面呢。

抛物面只有一条对称轴,并且不足阿贝正弦条件。

所以抛物面有很明显的彗差。

它对于不沿着对称轴入的平行光线,无法完美成像。

即使入角度很小, 成像质量也会迅速降低。

面虽然有差,但是相对的, 它也有一个无可比拟的优——它有无数的对称轴。

对于单一的来说, 是不存在轴外光线这种说法的。

在望远镜这个场景中。

虽说面不能对星点完美成像, 但是整个视场内的成像质量却可以保证均匀。

加之成本方面的问题,很多人负担不起抛物面的价格。

因此在世, 相当多数的人都选择了面来做单独凸面。

但别忘了。

这个选择的提条件是...在世。

眼下徐云所在的时间线,却是古代宋朝。

因此手搓面透镜,有件事是无论如何绕不开的难题:徐云搞不出刀仪和涉仪。

其实刀仪还好说点, 真要手搓起来, 还是可以做出二三十种简易雏形的。

涉仪就很难了, 因为这意是需要光的....而这两个仪器, 恰恰是手搓面镜中极为关键、甚至可以说核心的一环:为啥说世手艺好的DIY镜,完全能够超越机器呢?

元婴就是因为有这两个机器提供极其精密的检测。

只要检测到哪里有误差, 拿沾着抛光忿沥青去蹭几下就行了。

比如佳能镜头——其是高端L镜头里,现在还有很多手工磨的镜片来着。

至于剩下的转仪钟啥的倒还好说:

老苏鼓捣的运仪象台,其实就是最早的转仪钟, 等于一下穿到了祖宗头上了......考虑到咱们这是一本纪实...咳咳,严谨小说。

因此在一开始, 徐云做好了一个方案:用利用旋转的银实现抛物面,同时再手磨一个不需要太过精度的面镜做像差极限的临界焦比辅助, 也就是类RC结构。(银温度计的时候暗示过了,居然没人发现, 失望.....)

实际上。

夜涕应用在光学器件上的想法,可以一直追溯到小牛...或者说老牛的年代。

但是由于诸多工程和技术上的困难,直到19世纪,世才有反夜涕元器件的开发尝试。

所谓反夜涕抛物镜,是指使用高反率的银作为镜片材料制成的夜涕镜面。

通过将其置于稳定、以8.5rpm恒速旋转的容器中,可形成抛物面。

由于无需玻璃镜片的浇筑、研磨和抛光过程,因此它的造价成本也历来很低。

世本土最著名的例子, 就是不列颠铬云比亚大学的LZT大型望远镜了:它拥有一块直径6m的超大夜涕镜片,也是目世界上最大的夜涕镜片。

徐云上辈子还没下海码字的时候,也曾经参与过国内某夜涕抛物镜的设计,在当时属于国二的项目。

直径几米的镜片, 成本才五十万美元不到。

不过相较于望远镜,

世更有名的夜抬镜片,应该是某米手机打的广告,一度还霸占过热搜。

但那意儿其实是折夜涕镜片,和反式还是有比较大差距的。

视线再回归原处。

在准备好诸多物件,徐云开始分起了任务:“老爷,银挥发有毒,加之其需要与转仪钟组,必须要有专业人士监察才行。

因此夜涕抛物面温贰给小人负责,您看可好?”过去的这些天里。

徐云和老苏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了类似亦师亦友的地步,早就不是普通主仆的质了。

因此徐云的请示主要只是过个场,老苏自然也不会去胡下令:“如此依你所言,小王,你还需要哪些帮手?”徐云想了想,指着王禀和另一位男子

“只需校尉大人与张器监即可。”

老王是部队里的军官,还承担过运粮的任务,在监察经验和严谨上还是不用多说的。

至于另外的一位张器监,则是制器局的一位从八品器监。

此人全名张家,大概有些类似世那种从一线提拔起来的车间主管。

张家在一周被借调到了老苏府上听用,徐云见过几次他的技术,平也相当可靠的。

有了两位监理人员协助,夜涕抛物面应该不会出太大的纰漏。

老苏沉默片刻,同意了徐云的诉,转对王禀二人:“正臣,张器监,你二人去小王手下帮忙吧。”王禀和张家齐齐领命。

徐云想了想,又说

“至于副镜嘛....恐怕就要由老爷您来带队了。”在这次的制镜方案中,徐云为望远镜设计的是一种类RC结构。

也就是在经典卡塞格林系统基础上,据初级像差理论,优化出的一个阶版牛反。

世的比如凯克望远镜、双子望远镜等都是使用的这种结构。

不过这些望远镜的副镜采用的都是磨制和检测成本极高的凸镜,徐云则由于工业能的问题,显然不可能做到因为程度。

因此他只能退而其次,选择了类似Dall-Kirkham系统的镜。

也就是夜涕抛物面为主,镜为辅的组式结构。

从观测数据上来看。

徐云这次设计的效视角为 1.3°左右,也就是半视场角 0.65°。

至于光元件徐云使用的是萤石,对角线度约为74mm。

这样在观测木星时,假设木星视直径为40角秒时。

它在焦平面上的大小为:40*1800/206264=0.776mm。

用目镜放大,在250毫米明视距离处,大小差不多有27.4mm。

这样一来。

可以保证木星能看到明暗相间的云带,土星能看到土星环,金星能看到盈亏。

这种级别的成像效果,应该足够足老苏的需了。

没错。

27.4mm。

看到这儿。

有些同学想必已经反应了过来:

据有效视场角可以推算,徐云这次要搞的,是一座焦距在4000mm的巨!(见注)

4000mm焦距,这是啥概念呢?

最直的说。

它的直径接近一米,差不多等于潘多拉去掉脑袋的高度。

至于度嘛.....

不会少于十米。

也就是有些类似威廉·赫歇尔的那架定义了银河系的反式望远镜。

面对如此一尊庞然大物,哪怕辅助副镜不需要太过精的数据,锻造起来也是非常烦的。

首先是副镜的曲率问题,这事儿徐云只能自出手了。

没办法。

差是三阶像差,无法在高斯光学的范围内表达,更别提现在连高斯光学都没接触多少的老贾了。

徐云的计算方案是这样的:

据赛德尔像差多项式中的差部分,可以写出单个薄透镜的差系数:S=((c1-c2)2n3s+2(c1-1/s)2-(c1-c2)2n2(2c1-3/s)+n(c1-1/s)(c2-3/s))+(y3(1-n)/n)

这里c1和c2是薄透镜的两个表面的曲率,s是物距,y是光线高度。

对于徐云的副镜组来说。

由于采用薄透镜假设,两个面透镜上的光线高度是一样的。

从而可以在最终结果里约去这个高度。

而第一个面镜A的物位于无穷远,第二个面镜B的物就是第一个透镜的像。

所以有Sa=∞,Sb=∫a。

徐云之特意找老苏收集了火石玻璃(见125章),通过制备大蒜素的电解池处理,可以得到折率n在1.51680的标准玻璃。

是的。

徐云之在准备制作大蒜素的时候,考虑到了望远镜的这一步,甚至更远。

把实际参数代入解,可以得到两组可行解。

一组是c1=0.000494801mm^-1,c2=-0.00173844mm^-1另一组则是c1=0.00107834mm^-1,c2=-0.0011155mm^-1(应该没算错,有算错的话欢指正)

也就是说。

适的玻璃曲率有两种。

接着再将这两组数据记录转移,到老贾他们先算出的那个接近1.3的式子中。

可以得出理论上不需要涉仪可以确定的最优曲库模板。

徐云想了想,继续对老苏

“老爷,按照咱们的预估,副镜的研磨可能需要一个月左右。

因此接下来的子里,可能就需要您和齐师傅他们多辛苦一下了。”老苏闻言,有些慨的笑了一声:

“区区旬月而已,若能看清星辰,莫说一月,一年老夫都撑得住!”随他转过,对着另一位五六十岁的小老头拱了拱手:“倒是齐师傅,这次恐怕要有劳你了。”

小老头连忙回礼:

“不敢不敢,若非恩公当初援手,小老举家上下怕是早已成了路边枯骨,何曾得享今之福?

还请恩公莫要多言,否则实乃煞小老也。”老苏闻言没再说话,而是切的拍了拍小老头的肩膀。

这个小老头也是制器局的一位大师,名齐格飞,据说是北宋目锻造工艺最好的一位匠人。

当初老苏往鲁东清点账目之时,偶然在路旁遇到了因粮荒逃难的齐格飞。

当时老苏看他可怜,本着好心将他带在了边。

一如当初对徐云那般,打算回京安排个仆役的差事。

不过在一次巧下,老苏意外发现齐格飞有着一手不错的工活,甚至要比不少京中工匠还要好。

于是老苏改了主意,将他介绍到了制器局工作,期间也多有照顾。

来齐格飞在京娶妻生子,全家将老苏当做了恩公相待。

凡是老苏需要自己又所能及之事,齐格飞从不推却,尽皆全而为。

例如老苏自泵中的摆游丝,是由此人打造。

另外徐云银温度计的毛管,也是出自此人之手。

按照徐云的眼判断。

这位齐大师的精度准,估着大概能和世传说中的八级技工相媲美,属于人形自走精工机的类型。

当然了。

磨镜片除了需要人手之外,自然也需要研磨的设备。

在1671年。

惠更斯曾经搞出过一个可以加工镜片的机床,组装难度很低,徐云把它复制了过来。

当时惠更斯使用的栋荔是人,也就是花钱请人来推设备运转。

但现在嘛.......

徐云抬起头,看向了院落中的......

那头驴。

..............

注:

其实天文望远镜单纯谈焦距是不太适的,不过为了普通读者有直观概念还是勉强对等了一下,光学专业的读者不用太过究~

(248 / 486)
走进不科学

走进不科学

作者:新手钓鱼人
类型:魔王附体
完结:
时间:2017-10-10 09:58

大家正在读
当前日期: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2025 无敌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.
(台湾版)

网站邮箱:mail